退休知多少

退休知多少

..:: 退休知多少 ::..

背景资料

(1) 人口老化及平均寿命上升

踏入二十世纪,医学发达使人类寿命越来越长,人口老化已经是一个全球性的趋势,特别是欧、美、日 本等发达国家,老龄化问题一直是各国致力解决的大难题。以日本为例,根据2005年的统计显示,1.3亿人口当中,有超过两成人年龄在65岁以上。反观香 港,在追求生活享受及「贵精不贵多」的家庭生育观念影响下,香港出生率之低更是世界上数一数二,人口老化问题只会加倍严峻。不少人已经意识到日后退休时很 可能会出现「僧多粥少」的情况,有限的福利将被庞大的老龄人口瓜分,届时政府是否有足够资源来应付需要仍是未知之数。在人口加速老化的前题下,提早储备足 够的退休金变得更为重要。

此外,预期寿命的延长,亦为计划退休计划带来额外的变数。根据2006年中期人口普查数据显示, 男性平均预期寿命已由1983年的72.3岁,增加至2003年的78.6岁;而女生的平均预期寿命则从78.4岁增加至84.3岁。由于大部份财务策划 皆以上述数字来制订退休后生活年期,从而计算退休所需的资金及投资回报率等,因此港人预期寿命延长,所需的退休开支及预算亦会相对增加。要早日实现退休的 梦想,及早计划是必须的。

(2) 强积金

根据世界银行的说法,退休储蓄来自三大支柱:政府提供的福利及援助、私营管理的供款计划及自愿性 个人储蓄及保险,其中强积金属于第二条支柱。单从金融的角度来看,强积金计划是成功的。从2000年底推出以来,计划已累积的管理资产接近1,200亿港 元,而仍以每月20亿港元的速度增加中。强积金的参与率亦相当高,超过九成半的合格人士都有参与供款。不过或许大部份人已经意识到,单靠强积金每月供款月 入的5%及雇主供款的5%,并不足以提供一个理想舒适的退休生活。建议把强积金视作退休后的生活补贴,而非唯一的收入来源。正因如此,社会大众须养成自发 性作长期储蓄及投资的观念,即为世界银行退休收入的第三条支柱。
(3) 退休策划及变数
现时退休财务策划大多按照客户的情况,以特定的计算方法为退休所需资金提供一个初步分析。不过, 投资者应该明白计算结果往往不是绝对的,而往往会出现一些变数。因此,如果想更有系统地为自己的退休生活打算,了解计算方法背后所用的假设,及其局限性与 不足就显得更为重要。例如计算退休金额时通常会假设投资回报会平均地增长;然而,现实中投资回报则有高低起伏,在计算年期以十年甚至二十年为单位下,实际 回报与计算结果出现误差的机会相当大;计算通胀亦一样,由于只能以平均数来假设,得出来的结果跟现实往往有一定出入。
同时,为了贴近实际情况,退休储备计算亦应容纳越多细节越好。例如将一些突发性及巨额开支预算纳 入计算之内,包括子女的大学费用、家人红白二事开支等,又或处理有时限性的开支,如预计于若干年后会停止供养父母或子女、供满楼宇按揭贷款等。透过全盘考 虑各项因素所带来的影响,才能够为自己订立一份周全的退休计划。

(3)退休前投资须知

您打算甚么时候退休?您预计退休的日子有多长?您需要多少钱过退休生活?不同人会有不同答案。如 果可以的话,每个人都希望选择过自己渴望的退休生活模式。要实现退休计划,首先要了解本身的退休目标、财务负担、生活方式及可承担风险的程度,及早采取正 确的投资策略、定期检讨及重组风险平衡的投资组合,这样才是正确面对退休应有的态度。以下是一些简单的投资技巧助你早日达成退休目标﹕

(1) 复式滚存 (Compounding Effect)

根据非正式统计,港人如果要安享晚年,退休金额动辄需要五百万港元。对于一些低收入甚至部份中产 人士,五百万并不是一笔小数目。不过正如上文所说,如果能及早采取正确的投资策略,上述金额实际上并不是遥不可及的梦想。要知道越早开始个人储蓄习惯及退 休策划,退休目标便能够越容易达成,而其中的关键在于「复息效应」。复息是现代理财一个重要概念,利息除了会以本金计算外,新得到的利息同样可以生息,因 此俗称「利叠利」。随着年期增加,复息效应亦会越为明显。假设投资每年的回报率为10%,每年投资金额为12,000港元,如果只按照普通利息计算,每年 回报只有1,200港元,10年亦只有12,000港元的回报,40年后连同本金将会有62万港元,整体财富增长十分有限。不过按照复息方法计算,10年 后回报约有7.1万元,个人整体财富变成19.1万,20年后19万会变成68万,30年后68万再变197万元,40年累计增长将高达11倍,意即48 万元的本金,最后会变成531万元。复式增长的力度有决定性的影响,所以懂得运用复息效应,令储蓄回报更上一层楼并非难事。
(表一)

按单息计算 按复息计算

按单息计算

按复息计算

投资年期

投入金额

累积金额

累积金额

相差

10 年

12 万

13.2 万

19.1 万

5.9 万

20 年

24 万

26.4 万

68.7 万

42.3 万

30 年

36 万

39.6 万

197.4 万

157.8 万

40 年

48 万

52.8 万

531.1 万

487.3 万

 

(2) 平均成本法 (Average Costing Method)

所谓平均成本法,是指不论市场价格的高低,定时定额地作投资;跌市时由于价格较低,可吸纳较多股 份或基金单位,而升市时则相反,购入的单位相对会较少。随着时间增长,平均成本法能够缓和市场波动的影响,有效减低股票或基金的投资成本。现时不少投资者 并没有具备足够的专业知识,来判断入市或离场的时机,很容易跌入高买低卖的陷阱。对他们而言,采用平均成本法作投资能降低短期错误决定入市所造成的损失, 长远而言更能有效减低投资风险。而越来越多人承认平均成本法的重要性,并以此作为长期储蓄及投资的重要机制。

(3) 定期调整投资组合

消费者委员会在04年报告指出,消费者对强积金或其它基金的认识和理解上仍有待加强。不少投资者 仍把保本基金或保证基金放入投资组合内,而这类基金往住不能跑赢通胀。过于保守的投资策略,长远只会令投资者蒙受损失。投资较进取的基金,例如均衡基金和 股票基金,短期内表现或许会出现波动,不过就长远资本增值而言,能够争取较高的回报。
年轻人风险容忍度较高,在理解自己的目标及可承受的风险能力后,可考虑将部分资金投放在高风险产 品上;随着年纪渐长,真正进入退休时,可以逐步将高风险产品于投资组合内的比重调低。至于投放资金的比例,则要视乎本身的实际情况,进取型的投资者可考虑 将大约七成半至九成的资产投放在高风险产品上,即使是均衡型的投资者,也可将四成半至五成半的资产放在高风险产品上,关键在于持续参与投资,时间可以形成 一种杠杆原理,回报可以抵消通账,以应付晚年日常及突发的开支。

上述资料及数据谨供参考,并不构成任何投资的邀请或建议。我们对以上资料及数据的准确性没有保证。投资涉及风险,投资过往业绩并不代表将来的表现。投资者在投资前应参阅有关基金售股或理财计划章程。